Jul 10, 2013

研究心得: 從beamtime proposal到ICEP funding不足 (上)

我發現我忘記把我要處理的檔案帶回來了...真是糟糕。剛好最近也發生很多事情,所以應該來記錄一下....這標題下的不是很好,因為我其實有很多事情想講,但是分成三篇發來洗文章數好像也不是很妥當。

我在這篇網誌裡面主要探討的有三點:
  • Beamtime的時候發生的狀況
  • 寫beamtime proposal時跟老闆討論的情形
  • ICEP funding不足以及NU Catalysis的未來


         首先是beamtime的狀況。這幾次beatime雖然不能算完全失敗,但是也絕對沒有說"完全成功"的道理。首先我犯的一個砂鍋大的錯誤是"節省sample"。這兩次beamtime我節省的程度已經是到了絕對小氣的程度,連一粒粉都不放過,用過還要再回收(錯誤示範)的那種。到底我需要多少量的sample才能夠得到足夠的statistics? 老實說在做下去之前我真的沒啥概念。能省則省的結果是WAXS根本看不到我想要看的金屬訊號--根本就太弱了看不到。
         另外一點是EXAFS的sample沒有最佳化。我的sample是powder--我either可以選擇把sample均勻分布在Kapton tape上面,或是可以把sample壓成pellet。結果我選了後者,因為很私心的想要省sample。結果呢? Pellet很脆! 脆到你需要祈禱他不會量到一半突然鬆掉!!如果sample上面有crack的話,不管是用fluorescent mode或是transmittence mode都會讓spectrum的品質變差。 但是也因為有壓pellet,我才能在兩天之內收到7片sample的data。如果sample塗在膠帶上面慢慢量大概要三天整。從結果看來EXAFS的data是可以用的,只是XRF的部分就有點頭大,sample沒有事先dilute過、也沒有塗一層薄薄的在膠帶上,結果self-absorption讓校正XRF曲線變得超級困難(我已經不知道這個approximation合不合理了!!) 
         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事前的計算是很重要的。如果我之前算一下x-ray的abs length,我就有idea sample最多可以做到多厚而不會干擾到訊號的穿透。寫到這邊,如果能知道把sample塗在膠帶上到底會消耗多少sample--也許這個動作根本不需耗掉多少sample,那麼我就可以得到讓人放心的好data。


以上通通都是事後諸葛的發言

這些我在事前都沒有考慮到真是罪該萬死..........

而且
我根本不知道下一批sample會在哪...不知道要多久我的collaborator們才能長出來。


beamtime做不出來這件事不論從哪方面考慮,全部都是我的錯。
以上